mg电子游艺,MG电子游戏

图片
站内搜索: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栏
“十三五”医改规划的逻辑、性质及特征
信息发布:市医管办时间:2017-02-10 10:41点击数:次

 

“十三五”医改规划的逻辑、性质及特征
王虎峰
十三五”医改规划,我觉得是一部百科全书,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我给大家提供了两个资料,一个就是我今天做的一个报告,《“十三五”医改规划的逻辑、性质及特征——比较分析的视角》,还有就是《“十三五”医改规划的亮点和创新点》,这是一个补充分析。我重点讲第一个,对于这个逻辑、性质和特征的分析。
我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十三五”对于我们整体改革和医改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节点。我们对“十三五”和“十二五”的医改方案进行分析,发现这里面我们有很多重大的变化和转折,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汇报的主要内容。
第一,卫生规划重要性凸显,改革渐成主旋律;第二,改革重点任务优先级顺序变化;第三,改革性质的演进;第四,“十三五”医改规划的特征分析;第五,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卫生规划重要性凸显改革渐成主旋律。
“十一五”期间,我们只有一个卫生事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没有医改规划。到了“十二五”时候,我们就开始有一个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医改规划。现在“十三五”一个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还有一个医改规划,最近我们发了一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这三个规划为什么我们要并发?我们现在越来越认为,作为卫生领域,不管是发展还是改革,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是做不下去的。从国际经验来讲,我们这个领域是特别需要来做一个全系统、全方位协同性的规划推动落实。我可能知道的不多,但是据我所知,可能是我们这些部门行业绝无仅有的,连发三个,一个中长期的,两个五年的,所以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我们说日益凸显。
同时我们看到,我们的改革成了主旋律。为什么这样讲?第一我们专门有一个改革规划,这个不仅是领导确认确定,说这个医改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单独做一个。并且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一个证据,那就是去年8月19日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我们确定了新时期的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其中第二句话就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所以这样一个定位,就使得我们这个改革成为一个主旋律了。
我们比较分析一下,我们把“十二五”和“十三五”首先做了一个文本结构的分析。从文本结构来看, “十二五”的规划结构和“十三五”,首先规划背景大家都是相同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后面,特别是“十三五”我们做了一个附件,这个不是简单的,“十三五”的附件主要是把2017年和2020年我们很多的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做了一个明确,所以使得我们的阶段目标非常清晰。同时在重点任务里面,我们这里面是“5+1”。从整个字数来讲,我们现在“十三五”规划大概是1.9万字,应该说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文本分析是最简单的,实际上它的内容、内涵、性质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面我逐一进行分析。第二,改革重点任务优先级顺序变化。
刚才姚司长提到了一些内容,我想这里我用图示的办法再详细的做一点分析。上次“十二五”医改规划当中确定了四项工作,这是我们“十三五”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我们不考虑协同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一会儿我会再详细说。你会看到,这四项和这五项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变化的。具体是怎么变的呢?
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排在第一位的,加快健全全民医保,现在我们排到了第三位。这样一个顺序表明什么?我们“十二五”的重点实际上首先是要从建立制度,从无到有,我们大量的城乡居民是没有医保的,我们把这一块要补起来,所以我们把这个事作为一个首要任务。到了“十三五”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95%,甚至是98%的人已经纳入了。我们的主要任务、主要矛盾已经变化了,所以这个也是自然不会放在首位了。
再看这里面第四项,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当时我们是积极探索的。但是到了“十三五”的时候,我们要全面推开,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都要进行改革,所以就上升到了第二位,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它的重要性、地位已经摆到这个位置了。还有两个是比较重要的变化,我们一定要提一下。
在“十二五”期间,第一个就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摆在这个位置,它的重要性和地位还是相对比较弱的。“十三五”期间,我们提到了五项制度之一,并且放在第四位,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这个事情可能大家会非常关注,这个变化是非常大的,一会儿我会说,这样使得我们药品领域的改革,生产流通和使用改革成了一个系统,并且上下综合治理的格局已经形成。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在统筹相关领域改革当中第七项,健全医疗卫生监管体制,现在我们把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成为五项制度之一,所以这个变化也是非常大的。从优先级的变化看,我们可能还是这么多事,但是这样去摆布,说明我们改革的重点任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不要以“十二五”我们那个思路再看“十三五”了,我们现在确定的目标,我们排的改革的优先级是完全不同的。第一位是分级诊疗,第二位是医院管理制度,第三位是医保,第四位是药品保障,第五位是综合监管,一会儿我会详细分析,这样一个优先级的变化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带来了什么,我们如何进行响应。
优先级变化的意蕴,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我们上一轮改革,从2009年开始,应该说是打基础阶段,全民医保在深化一个进程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开拓探索的作用。但是它充分体现了一个增量改革和体制性改革的特点,一会儿我会解释什么叫体制性的改革。所以它是以形成基本框架为主要任务,所以我们说“十二五”拉开了一个新的框架。到“十三五”重点任务由过去的完善医保制度、强化患者的费用保障,到同步重视精细化管理,从强调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在内的体制改革,到同步重视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从提出来多元办医格局到构建综合监管制度,这几个都是很大的变化,我们做一个优先级的比较就能看到,实际上这种变化意味着我们改革已经升级了。
第三,改革性质的演进。
这个是我最近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的,究竟我们“十三五”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从性质上有什么变化,这是我们这几年做过一些研究的。首先我介绍一下我们对于医改周期理论对于改革类型的划分。
大概2010年的时候,我们组织一个课题组,对国际上15个典型的国家,110年来266次医改事件进行了分析,用了一个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分析的是医改有没有规律。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工作去分析医改规律?是因为首先我们是研究医改的,我们要知道昨天怎么来的,今天是什么样子,明天往哪儿去。我要回答原任高强部长的疑问,2007年4月28日他来人民大学调研,座谈完以后就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人民大学还成立了一个医改研究中心,这个医改是不是过几年就没有了?我们觉得老部长提的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一直惦记着,所以有一天我一定要组织力量把这个事情研究清楚。
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基于这15个国家110年266次医改事件的分析,发现国际上的医改实际上是有类型的。首先一种类型是体制型,我们有一些指标,符合这个指标以后可以界定为体制型。体制型是什么特点呢?它就是以体制的变化为特征。比方说过去的公立医院全部办成私立医院了;过去没有医疗保障,全部建成医疗保障了;过去全部是私有的医疗保障,全部变成公立的。就是说大的体制变化,我们把它界定为体制性的。
还有一类是管理型的,我们也有很多指标,要界定管理型。比方说我们的医保费率增减,费率调高了调低了;比如说我们医疗的福利包变化,比如说过去保这个东西和不保这个东西,后来变化了。这样一些围绕质量和效率做的内容,我们把它界定为管理性的。
还有一类就是混合型的,把这两个结合起来的。我们总结确实还有规律,就是发现平均来说,简单统计这些样本国家平均6.2年有一轮改革。这三类改革是交替进行的,一般来说一次性体制性改革后面紧跟着几次管理性改革。也就是说,先建立了一个新的框架,后面就要把它充实、提高,很多管理性的内容就来了,怎么样把这个事情能够持续下去。
纵观国际上100多年的医改趋势我们发现:20世纪70年代前是体制性改革为主,原因是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国际社会经济危机之前大发展,战后大家都在建福利制度。所以那个时候,很多时候是从无到有,体制型比较多。在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经济危机之后,更多的是管理型和混合型的,就开始改革了,单纯性的体制改革实际上现在是越来越少。再一个我们发现的就是,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型改革的频率越来越快,很多改革就是管理型改革。所以过去我说过一句话,你别看外国也改革,我们也改革,实际上改革的性质和内涵是不一样的,很多的改革是属于管理型改革,我们是管理型,兼有体制型改革,是不一样的。
我们“十二五”定的这些主要任务,我们做的工作主要是什么?形成新框架、打牢基础、增强改革为主、建立新机制、从无到有、单项突破为主、解决“能看病”的问题,这是“十二五”的一些特点。“十三五”的特点就是,以管理改革为主,全面制度建设,提升质量效率,存量改革为主,精细化管理,从有到优,我们强调综合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解决“如何看病”的问题。前面我们讲“十二五”解决“能看病”的问题,“十三五”解决“如何看病”的问题,那个时候是只要能看到病了,解决了医疗问题就不错了,现在我们讲如何看病,我们讲分级诊疗,我们讲医、护、康一体化,我们讲究医养结合,研究“如何看病”,过去是研究“能看病”,所以现在的性质不一样了。
基于这些,我们再看中国这一轮改革和国际上我们研究的规律实际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比方说我们新医改到这一轮,实际上我们是历时7年,全球的平均数是6.2年。我们“十二五”的那些改革内容和“十三五”改革内容,我们梳理出来发现,确实是符合管理型为主的这样一个混合改革的指征,我有专门的论文,并且那里面有很详细的指标,逐一指标去对照,发现是非常符合的。
第四,“十三五”医改规划的特征分析。
我们为什么要分析这个规划特征?我想一定要把握这种转变和变化。通过把握转变和变化来提高我们工作的应对思路,我们响应的策略,这个是今天我重点要说的。
一是政府由投入扩张开始。
政府的责任“十二五”是从投入扩张开始的。比如说我们“十二五”做了很多工作,充分体现了政府投入责任的决心和力度。首先是医保覆盖面,大家知道,医保覆盖我们过去搞了很多年,医保改革主要覆盖了职工。从“十二五”开始我们把城乡居民全覆盖了,在这里面财政投入80%左右,说是全覆盖,实际上主要责任是政府在做。补助标准大家看,从“十二五”的医改120元/人,到了现在360元/人,这是一个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可以说一句,是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投入的最低标准。实际上东部地区,有的地区自己筹的,比这个还要高。比方说北京地区,远远超于这个,实际上也是财政投的。公共卫生要说一句,我们前几年医改实际上政府责任的体现就是公共卫生这一块有很大的变化,基本上过去的政策全部落实了,同时又扩大到了很多的公共卫生项目。
所以在评价医改成效的时候,大家往往不太容易看到这一部分。为什么?因为公共卫生是为全体人群,为健康人群,所以大家感受不明显。而医疗是病人,大家对疾病这个感受非常明确,非常明显。实际上我一直说,很大的一个成就,经常被大家所遗忘或者淡忘的,就是说公共卫生我们投入很多,加强的很快,这一块应该是得益于我们上一轮改革,不管是从理论上、政策上,是说得比较清楚的,这是作为公共产品向我们居民提供的。所以这一块,我们也看到了,也投入了很多钱。
公立医院改革我们扩大试点,从一开始,50家、100家、200家,大家知道,对公立医院财政投入6+1的政策,至少是6项政策,政府要保的,在很多地方也是做得不错的,也是增加了很多投入,换句话说,也是补了很多欠账。我们从“十二五”开始,我们是从投入里面体现政府责任的。
但是到了“十三五”,我们的工作重点已经开始转向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调控,这一点是我们很大的一个变化,过去我们强调强基层、建机制、保基本。我们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但是几年下来,我们发现看病难、看病贵实际上是转型了,或者说有新的形式。什么新的形式?不是普通的看病难、看病贵,突出表现是大医院里挂专家号难。因为我们通过全民医保释放了医疗需求,在医疗需求释放之后,大家都愿意去大医院找大专家,这个时候突然到大医院找大专家看病又成了一个新的“看病”难了。再一个就是患者自付比例的问题,过去我们没有保障,后来有了保障了,但是相对来说,他个人的负担还是比较高的。
大医院人满为患、超负荷,基层就诊量相对较少。我们基层的就诊人数是增加的,但是增加的比例同大医院的增加相比还差很多。到“十三五”我们提出来,将分级诊疗放在首位,统揽全局。刚才姚司也解释了这个事,我觉得还是要看一下。在分级诊疗里面我们提出了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导公立医院参与分级诊疗、推进形成“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服务模式、科学合理引导群众就医需求。过去我们注重单体,注重某一个层面的改革,现在我们显然通过分级诊疗,把大中小,把医疗、康复、预防连接起来了,这个和过去的概念不一样。引导患者合理就医,这个对于过去来说我们没有触及,没有真正的这样做。现在我们提出来了,说明我们开始怎么样把这些资源盘活,怎么样把资源用好,这个是放到我们一个首位上的工作,这个过去是不一样的。
我特别讲大家要有这个意识,我们现在真正的空间在哪里?不是简单的投入扩张了,空间是我怎么样把这个资源盘活,怎么样把资源用好,恐怕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着力点。
二是增量改革转向存量改革。
我们2006年以后的改革,大家知道,我们的财政确实有很大的增加。这个增加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恢复性增长,就是说过去我们可能有些欠账应投没投到位;第二个确实也增加了很大的投入力度。在这里面有两个口径,大家经常讲,说公立医院投入比例比较低,但是实际上财政还有一块是补到了医保了,通过医保转过来了。如果把那一块算上,这个比例也是比较高的,就看从哪个口径来算了。不管怎么说,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际上我们就是增量改革为主的,我们财政主导的,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把这个事情做了。
但是注意,到了我们“十三五”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重点做存量改革了。这个存量改革是基于这几个环境变化:经济新常态、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经济新常态使得我们简单的高速投入,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我们的需求变化了,有一些不是简单的说你有钱就能解决的。比方说医护康、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钱的问题,是怎么配置,打造这么一个服务链条、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疾病谱的变化,特别是慢性病,这个也不是钱的问题,慢性病主要是怎么去规范化管理,怎么样做到了个性化、全周期,这个要求和过去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再用过去的路子去做肯定是出不来这个效果。那么怎么办?我们的发展方式要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从我们的医改角度,我们的医改规划提出来,就是要强调把握改革整体把握和精细化管理并重,尤其强调综合改革。尤其是33号文和35号文,我们都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我们加了“综合”两个字。综合改革当中还要注重各项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注重改革的持续推进,我觉得这个比过去的要求更高了。过去我们说做一个单项改革,过去有效果就不错了。现在你单项改革,肯定是不奏效的,你不但要综合改革,综合改革还要注意改革各项措施之间的顺序、关系,还要注意怎么样能够持续推进,所以这个要求难度是不一样的。咱们看演杂技的知道,一开始上场是拿一个碗,一会儿两个碗,一会儿手上、脚上、头上都顶,都排上来。现在到了高难度系数了,耍一个碗不行了,碟子和碗都要顶着,还不能摔了,这就是难度,我们要注意综合系统协调,哪一个碗都不能打,还要“玩”下去。
三是医改从形成框架转向全面制度建设。
以医保制度改革为例我来说一下。我们“十二五”期间全民的医保体系框架搭建基本完成了,我们看“十三五”医改规划提出来,围绕三个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资金来源多元化、制度保障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你想要做全面制度建设,我们资金来源怎么样能做到多元化?除了我们传统的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还有没有其他的?我们说从国际经验来看,多元筹资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怎么形成?再一个制度保障规范化这个怎么说?我们首次提出来,明确医保待遇确定和调整的政策权限,调整依据和决策的程序,这句话实际上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就像这样一个制度,我们要能够长期可持续,我怎么去调整这个待遇?这个待遇和什么挂钩?怎么挂钩?有哪些指标是能够明确下来的?所以这里面有很多我们要做精细化的建设。还有一个是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大家知道,我们要从资助居民和职工参保角度可以很快做到,但是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很难的。为什么?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我们哪里有这么多的人力来提供医保管理和服务?这都是现实的问题。怎么办?我们叫管理服务社会化。但是社会化这个步子怎么迈?怎么样动员社会力量?既要能够完成我们的管理服务,质量不能降低,同时大家还愿意去做这个事,实际上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管理制度创新的问题。从这个地方你就可以看出来,我们从过去搭框架,到我们全面建设,这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是规划的逻辑反映了改革试点的递进关系以及改革升级。
今天的改革,“十三五”的改革和“十二五”的时候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在这里先给大家做一个理论的分析。我们研究以后,医改从一个政策动议到真正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至少要经过四个步骤:
1.从理论上解释清楚政策原理。这样一项改革政策行不行?我想首先我们可以做理论的分析。
2.我们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这个事现实当中有没有?有没有实践的价值,做得怎么样,利弊得失我们要去研究,去找。
3.基于实践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我们鼓励一些地方试点,试完点以后去看,哪些政策我们怎么可操作。
4.扩大试点推广实施。通过扩大试点,然后来推广。
我想改革政策无外乎这几步。我们举个例子,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我们哪些事情是按照这个走的?有两件事情:一是公立医院改革,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开;二是从构建基药制度框架到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上下游”综合治理。
我们讲公立医院改革从试点探索,不管是县级医院也好,公立医院也好,我们最早是搞试点的,到现在我们是2017年全面推开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这样一个事情,如果没有前期试点我们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我是高度评价我们这几年医改的工作。很多人总是愿意争论,说我没有感觉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好像感觉不明显。我说这是对的,这里面过去我们的试点,最初是17个城市,后面是66个城市。但是就全国来讲,大部分的医院实际上还没有动起来。2017年就不同了,如果我们各级各类真正动起来,大家的感受就很明显了。过去我们说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但是从两边看,从老百姓的感受来说可能不明显。但是从我们医改政策来说,我们说这也是一个必要的阶段,我们先做试点,试点一步我们再推开。现在又到了什么阶段了?“十三五”到了推开阶段了,所以我们说这是全面升级了。
我大概八年前就说过,改革两大难点,前几天在我的公众号里面推送了十年前的文章,改革的两大难点:一是公立医院;二是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我们从基药开始做这个事情,到了现在“十三五”我们又出了文了,要抓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从生产来看,注意我们有些东西措施是比较有力度的。比如说以质量为主,鼓励创新和研发,其中提出来淘汰疗效不确定、风险大于效益的品种。能把这个话提出来,我们能够理解,对于生产这个环节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从流通角度明确提出来,在“十三五”医改规划里面,推动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过去我们只有搞国企改革的时候提过这样的话。但是现在我们在流通企业里面明确提出来了兼并重组,要实施“两票制”改革。同时我们在相关文件提出来,未来要100家流通企业占到我们整个流通份额的90%以上。换句话说,集中度空前提高,这个行业肯定会重新洗牌。
从使用环节,我们是医疗机构全面零差价,并且未来还要探索用一些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等等。这些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们把生产、流通、使用三个环节综合考虑,上下游综合治理。这个和过去我们简单地抓一个基药显然是不同的,这也是一个全面升级。
五是从重需方改革转向供需双方的协同管理。
过去我们说,解决看病问题就是资助居民参保,就是提高报销比例,这样不是解决了吗?我们现在的认识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说对于供方,我们医疗机构要进行优化,包括分级诊疗,我们创新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连续服务模式,双向转诊等等,这是对于供方。特别是对于需方,我们专门提出来要家庭医生签约,还要引导居民就医需求。这个事真正的性质或者升级在什么地方?就是说我们通过基层,把供需两方紧密的结合起来。过去我们仅仅说我给你钱,你可以去看病。现在说我们把医生、家庭签约、分级诊疗和患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所以这个和过去我们的思路是不同的,因为在过去可以说大家是不愿意说,或者觉得没必要说我们对患者进行什么管理。我们现在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一个是加强,再一个分级诊疗,引导科学合理就医,所以这种协同管理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
六是从控制“看病难、看病贵”转向同步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这个最近力度也比较大,因为我们通过“十二五”的改革实验,当时我们重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现在我们同步解决医疗费用增长的控制。在这个规划里面提到了几点:一是要建立机制,公立医院控费的监测和考核机制要建立起来;二是动态调整,分类确定控费并要求动态调整,各级各类医院要有一个动态调整机制;三是要加强透明度,向社会公开,费用指标排序。这个事情大家会看到,我们和过去简单的说解决看病费用分担,或者看病贵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已经是并重了。
我简单归纳一下,认识“十三五”的医改规划我们很多都变了,这些新的特征集中表现在:一是政府责任由投入扩张转向资源配置调整并重;二是由增量改革转向存量改革;三是医改从形成框架转向全面制度建设;四是改革试点的递减关系及改革升级;五是从重需方改革转向供需双方协同管理;六是从控制看病难、看病贵转向同步控制医疗费用负担。对于我们下一步都有很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关系。
第五,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我认为“十三五”的医改是全面、持续、深化的改革。怎么理解这个全面?就是我们看到所有涉及到医改的这几大领域,这些环节,全部纳入改革的范围,全部启动。我们公共卫生也好,医疗服务体系也好,药品也好,医保也好,全方位的,这一点理解全面,不像过去讲可能哪个地方没动,还有很多人说等着看,现在还不急,等出结果来再说。现在是全面的,没有再等着看的情况了。再就是持续,怎么理解持续呢?实际上我们看出来,在“十二五”期间开始探索的,“十二五”期间我们可能是作为其中的一项子项,现在我们深入推进了,我们不会说停下来,这个已经不可能了,我们会持续做。深化怎么理解?我们过去很多的存量的,或者说难啃的骨头,我们现在都一一地提到日程,我们要攻克。一句话,就是医改到了攻坚阶段。
“十三五”的医改是从投入为主转向调控资源配置为主,我觉得这个是更高一级的。过去我们说怎么往里投钱,现在是不但要投钱,还要怎么去摆布它的结构和分布,怎么通过摆布这个结构和分布,提高我们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以增量为主转为存量改革,最后的结局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势在必行。过去我可以不参与,只要和我无关就行了。现在看,这种利益结构格局调整是势在必行的,一会儿再说怎么办。
我们从学术角度分析,我们“十三五”医改兼有体制型改革和结构型改革的性质,所以说精细化管理是未来改革成功的要件。我们到任何地方去看,如果它改革的效果好,改革出经验来了,你去看,它总有管理创新的地方。我们进一步再从理论上分析,我们用了一些组织变革模型去分析,比方说龙溪,我们原来写过一个报告。我们发现所有的组织变革成功的地方,在它的驱动力方面除了领导人的压力,除了激励之外,必然伴随着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是没有管理创新的内容和技术创新的内容,实际上他是做不下去的,做到很多地方就卡住了,所以我们很多改革是推不下去的。所以我们未来精细化管理,也是改革成功的一个要件,你要做得好肯定有精细化。
一会儿厦门和大连的同志都会介绍,我简单说一句,我到他们那里去,也跟他们联系。发现厦门的精细化管理,确实管到人,管得非常细。大连附二医院赵院长他们那里,和基层联系非常密切,每个科室都是“双机双待”,我们说手机是两个卡,他们那里每一个科室,比如说B超的、心电图的,还有病理的,每个科室都是两个电脑屏,一个是本院的,一个是联盟组织的,和本院看病是一模一样的,一点都没有时滞,一点都没有影响,真正的做到了完全同步。这样的话,下面的医联组织才相信你,很多老百姓就不用到你这里来了。他就在基层网点,近两百个这样的合作网点。在那里看了之后,一检查、一化验马上传过来,结果马上就出来了,一点时滞都没有。所以如果看这个联盟能运转,大家能够信赖他,必定有精细化管理做支撑。没有这个东西,你那个联盟,你那个医联体,别人都说是假的,根本就感觉不到,这个就在身边。所以精细化管理,我们觉得是非常看重的。
“十三五”医改规划如何响应?在座的包括我们领域和行业关心这个的人都关心这个问题。从大的思路来说,适应持续改革的要求,因为我们这个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会持续做下去。那么怎么办呢?要用公共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思路。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如何对接。我一直在琢磨,实际上我们中国经济总量这么大,我们总书记现在出访刚刚在世卫签订了协议,就是要把“一带一路”几十个国家一块做公共卫生和健康。我们这么大的一个资源,这么大的一个盘子,我相信资源是很多的,不仅是政府和社会力量,还有市场的力量,怎么结合?关键是找到对接点,同时消除对抗点。那些不能协调的东西我怎么消除?能对接的怎么对接起来?我想这里面就有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力量,就跟现在咱们讨论GDP一样,经济发展,就是我们潜在的GDP在哪里。我认为我们这个潜在的力量非常大,我怎么去研究,把它对接起来,共同推动。
适应持续改革的要求,我们要深化改革,要培养一批懂改革、善改革、能改革的人才,建议考虑开展在职的学位、在职培训、短训相结合的改革骨干班,培养一批改革的后备人才。为什么我提到这个事?几乎我到任一个地方调研发现,所有改革好的地方,都有几个“明白人”,都有几个特别懂政策的,有几个得力的人。这个事这一个城市干起来了,如果没有几个“明白人”,你就是想帮他都很难,因为这个事他做不了,根本就研究不透。所以过去我说改革看“三长”,主要是市长、局长和院长。现在我再说一句,就是一定要有几个“明白人”在那里做事,有了这几个人,这个事就做成了。如果没有的话,你再怎么着急,领导再着急,出不来东西。所以我们说,这个事恐怕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可以做一些工作。
适应管理性改革的要求,我们现在很多政策都是非常细的,比如说我们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我们的薪酬改革,绩效管理都非常细,都有技术含量。我们未来应该重视医改政策工具的研究和开发,对于难度较大的,比方说医改任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绩效调整等等,不但要给政策,还要教方法、授工具。现在也到了这个时候了,有的地方领导拍板很难,关键是怎么去做,怎么去落实,他做不了,心里没底的事,总是觉得这个事情不踏实,不愿意拍这个版。
这也是我近几年思考的问题,我们医改还有什么筹码,怎么推动?我们医改本身是调配资源的,怎么办?将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产业发展看作是医改的增量,通盘布局,以增量带动和撬动存量改革,顺势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我想大家都想发展,医疗机构也好,医疗企业也好,但是你老说让它这么降,那么降,他会说我怎么生存?空间在哪里?我想把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产业发展,很多的增量因素考虑到改革里面来,统筹考虑。要不然他说你给我钱,简单的加钱又不太现实,也不可能增那么多。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我们是可以考虑,怎么样去盘活这些资源。
强化规划约束,以改革规划为准绳来评价各地医改工作,将医改规划的内容作为检查、考核各地医改工作的重要指标,树立规划的标杆地位。为什么我强调这个事?今天之所以我们在这里开会,我想大家从现在开始,念念不忘我们的“十三五”医改规划,我们要管五年,我们这五年工作要围绕五年规划来开展,千万不能规划是规划,工作是工作,“两张皮”。未来一旦树立这个标杆地位了,我们这个规划就管用了,我们这个规划不仅是管政府部门的,还有社会力量的,还有市场机制的,我们都要统一到规划上来。所以我特别愿意共同的为研究、落实咱们这个规划来工作。
适应全面改革的要求,我们现在的改革已经全面推开了,我们应该由过去的重点研究、制定政策,转向评估工作落实和政策实施效果,重点抓落地环节。关于这个,去年我写报告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经验。有的地方做得好,有的地方可能做得不好,原因何在?不是没有政策。过去大家讲缺乏顶层设计,我们研究的结果不是这样的!很多的就是落地这个环节没有抓好。为什么没有抓好?我们也进一步分析,就是作为一个好的政策,实际上也不是自然而然地落实的。改革是两种力量在“平衡”或者“角力”,一种是驱动力,一种是阻力,你破除这个阻力,这个事情就落地了。如果卡壳的地方落地不了,或者说驱动力不够大,驱动力小于或者等于阻力,它就在这里不动。驱动力大于阻力,它才开始动。如果你把阻力有效的消除,它就运行得非常顺畅,这是我们很通俗的一个表述。所以我想怎么研究消除阻力,怎么样增大驱动力,这个事情自然做成了。政策是没问题,大政方针已定,我们按照这个去做没有问题,关键是怎么样抓落地的环节。
从我做起,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配合做什么?
第一,打造平台。加快医改专家信息平台建设,聚集和整合医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研教育资源,围绕医改政策研究和政策传播,发挥智囊参谋和交流平台作用。关于这个,今天早晨还有英国高校的专家跟我发邮件联系,包括教学、培养人才各方面的交流。我想从我们的角度把资源整合起来,我们一起围绕中国医改做事情。
第二,学以致用。把教学科研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改革第一线,总结改革模式和研究破解医改中的管理难题,并研究开发相应的政策工具,为基层提供改革利器和管理工具。我们最近在加班加点做这个事情,一定要帮着基层来解决管理难题。
第三,以文会友。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同试点地区和单位的交流联系,切磋交流,砥砺前行,为顺利完成“十三五”医改规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就汇报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分享到:

mg电子游艺,MG电子游戏:南充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地址:南充市顺庆区柳林路200号 委办公室:0817-2666080
ICP备案:蜀ICP备09023009号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43号
网站标识码 :5113000044